News 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英冠控股二十年始终坚持“开拓创新、诚信务实”
浏览次数:1252 2021-04-02
(来源:浙江新闻)2021年是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依然是一项重大任务。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业融合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相融合,实现信息技术革命成果的产业化,并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第一,从“双循环”中产业融合发展的总趋势来看。由于原有产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等产业构成要素相互整合与重组,这将对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提出创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技术带动产业融合。新技术带动产业融合是社会生产力进步以及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必然结果。新技术不仅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也推动关联产业的彼此交融,从而形成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二是金融业推动产业融合。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纵深推进,以及政府金融管制放松与监管法规的变化,我国已经呈现出混业经营的态势。因此,金融业推动产业融合,对发展市场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将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随着大数据应用走向跨界融合,金融业数据资源越来越丰富,而且业务发展对数据依赖程度很高。数字经济发展将激活创新生态,大幅减少中间环节,突破时空约束,有效对冲融资成本,提高效率,进而提高投融资的边际产出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再从产业金融与消费金融融合来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融合生态,将推动产业金融与消费金融融合发展。三是文化产业推进产业融合。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得到扩大,其深度融合的特征逐步显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智能制造、农业、体育产业等跨界、渗透、提升、融合态势呈现出良好势头。
第二,从“双循环”中产业融合的基本层面上来看。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与新产业、新业态等新的生产要素不断涌现出来,使产业融合与贸易形态日益多元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产业融合向创新发展。当前我国产业发展正处于推进工业化与加速信息化相重叠的工业化后期,但又进入到向创新驱动转型打造国际综合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因此,产业发展已经呈现出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融合,生产者与消费者融合的新趋势。二是产业融合向纵深发展。产业融合向纵深发展是随着产业融合范围不断扩大,融合深度进一步延伸而出现的一种现象。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育、在线问诊、网络视频、网络购物、网络音乐等应用的快速增长,充分展现了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商业模式创新与数字技术应用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三是产业融合向交叉发展。随着产业融合的发展,交叉融合趋势突出。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技术交叉与产业融合会越来越明显,新一轮技术与产业革命的方向,不仅仅依赖于一两类学科或某种单一技术,而是需要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的高度交叉与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产业融合向交叉技术发展与技术交叉向产业融合,这两个趋势虽然表现不同,但是有因果关系的。同时,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并逐步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所以,既要注重销售模式的改变,又要审示直播信息传播的改变。可见,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企业融合、市场融合等不同方面的融合,实际上是交叉渗透跨界的产业融合。在这种情况下,产业融合还要考虑到供给侧结构改革,因为产业融合发展将对解决产能过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产业融合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企业发展必须根据国家发展战略调整布局和方向,遵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四五”规划,积极探索“双循环”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双循环”产业融合路径来看,企业要寻找发展机遇,利用“双循环”探索产业融合路径。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当下我国仍然存在产能过剩与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瓶颈。因此,企业要有以国内与国际链接互动的战略眼光,在“双循环”中实施产业融合,大胆直面新挑战与捕捉新机遇。二是从“双循环”产业融合市场来看,产业融合要以强大的国内市场为基础,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14亿人口内需潜力,提升经济效能和韧性。从国内市场层面上来看,国家正在着力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实现“双循环”产业融合市场机制,建立强大的国内市场。从国外市场层面上来看,国家已经确定全面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因此,企业在“双循环”发展中,要积极主动探索多层次的产业融合市场,因势利导拓宽自己的发展空间,才能争取在产业融合市场发展中的主动权。三是从“双循环”产业融合资源来看,我国具有巨大国内市场与齐全产业体系等独特资源优势,这是进行“双循环”产业融合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不仅要探索“双循环”产业融合资源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还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高端产业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所以,国家和企业都要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创新投入,逐步打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技术垄断,推进部分高端技术环节在国内落地。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挖掘国际循环的带动和优化作用,促进国外高端产业向内延伸与跨境资源融合。
(作者:俞则忠,高级经济师,浙江英冠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俞佳露,硕士研究生,浙江英冠控股集团公司总裁助理、财务计划中心总经理)